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不知火舞红云起 八百比丘素面寒 (第14/15页)
兄,虞氏弟本身就缺乏逻辑,这两个氏本不同源)。三,周章如何可称周氏?文王十八子,子子不同氏,前文讲过上古人以封号为氏,以国为氏。章既已王于吴,为何不称吴伯章而称周章? 各位看官若是觉得这些理由实在牵强,那我们再往下看第二段的诸王。 第二段从周章到寿梦的这一段世系,诸王的氏族有来自芈姓落xue熊的熊氏,屈氏,有三柯氏,有越地勾氏,也有有虞后裔餘氏。说明这一段时间吴地无定王,而且大多都为非姬姓王。 最后,《春秋》在写到寿梦时,称吴国始有纪年。因此通常寿梦以后诸王才被认定为可实考的吴王。此后的吴王及吴王族,则多以夫,餘,吴,虞,余,夫余为氏(原因前文已有分说),盖字、音微谬也。 因此自泰伯到其后吴王的一脉传承,是不牢靠的,自周章而上,明显是以辈序拼凑出的世系。这是将吴文化楔入周文化的文化印记,后来成为了周人吴人都愿意接受的广泛共识。 当然,要证明这一点,我们还需要考证季历传说。关于泰伯,虞仲让季历的这一传说,在晋代出土文献《竹书纪年》中是不存在的,仔细推敲的话,这似乎是另两个故事的组合。 一则是《史记?吴太伯世家》“(吴王寿梦)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寿梦之后存纪年,其后历史可以参考吴国自录一手史料,属于相对可信史料,其中提到了(四子)季札让贤的故事。 第二则是祖类东南迁,先秦典籍《世本》及《史记索引》均记载,“太公组绀(即公叔祖类)诸(之于)盩(今周至)”。周代先祖是在公叔祖类(季历的祖父)这一代自豳地出走东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