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体育芳香疗法是指将气味芳香的药物,如丁香、藿香、木香、白芷、薄荷、冰片、麝香等,制成适当的剂型,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1928年法国Rene Maurice Gatteffosse首次提出“aromatherapie”这一名称,意为“芳香疗法”,英语“Aromatherapy”。西医芳香疗法经历了提取植物精油、被化学合成精油取代、回归植物提取并开展临床研究发展、成熟历程。而中医芳香疗法在发展中被归入中医外治法的范畴——“香薰疗法”和“熏洗疗法”。
芳香疗法在最古老的文明历史中早有记载,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古埃及人使用一种普通的浸渍方法,从芳香植物中萃取出精油,并在沐浴后用芳香油进行按摩,起到保护肌肤的作用。
“芳香疗法”一词虽源自欧洲,但中医芳香疗法历史更为悠久,在历代中医文献中均有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早在殷商甲骨文中便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就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
真正有文献记载的便是先秦时代《山海经》中薰草“佩之可以已疠”。由此说明了当时已形成使用芳香药物防治疾病、辟秽消毒、清洁环境的风俗习惯。至战国时期,芳香疗法逐渐从生活习俗发展为医疗手段,并记载于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皔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一丈,并内酒中……”。
唐代,芳香疗法有了进一步发展,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太乙流金散烟熏,赤散搐鼻、辟瘟杀鬼丸香佩、粉身散作粉剂扑身、桃枝洗方外浴等外治方法可起防治温病的作用,并在“辟温”一节中详细记载。《本草纲目》更是对芳香疗法的用药方式,进行总结、创新及更全面的介绍,如涂法、擦法、敷法、扑法、吹法、含漱法、浴法等。清代,吴师机编著的《理瀹骈文》对芳香疗法的作用机理、辨证论治、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作了系统的阐述。
直至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芳香疗法的发展逐渐完善,给药方式种类也多样化,如中药精油、中药香薰、中药喷雾等。
1、中医芳香疗法是指利用中药材的芳香性气味或其提取出的芳香精油,以各种形式作用于人体,达到调节脏腑气机,调和脏腑阴阳的作用。
2、西医芳香疗法指芳香治疗师利用从植物材料(香草、花和其他芳香植物)中萃取的精油作为物质基础,以按摩、熏香、沐浴等方式,在舒适的氛围内帮助人体恢复健康的自然疗法。
通过对现有的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芳香疗法的应用分析,芳香疗法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与改善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芳香疗法可以通过嗅觉通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等认知功能,但国内对芳香疗法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研究还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尚缺乏相关的临床实验研究。
芳香疗法能够缓解负面情绪可能与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有关,让患者在精神及身体两方面均获得良好的改善。汪袁云子等全面收集吸入性芳香疗法对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的相关研究,认为吸入性芳香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血压。
芳香疗法在消化系统方面具有缓解痉挛、促消化作用、促胆汁分泌和保肝的作用,但结合相关的临床实验来看,芳香疗法在消化系统方面主要用于缓解麻醉术后的呕吐。
结合现有的部分文献来看,芳香疗法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其实验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小,其结论的推广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早在20世纪,就有学者应用家兔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提出大蒜精油具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表明应用芳香疗法一方面可以降低血压,另一方面也能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精神和躯体紧张状态。
芳香疗法在美容方面被广泛应用,相关的实验也证实植物精油具有延缓皮肤衰老的功效。使用植物精油针对敏感性皮肤的治疗前进行敏感性测试确实非常重要。
另外,部分研究表明芳香疗法对伴有鼻塞、流涕、喘闷等鼻炎症状的哮喘、肺炎以及慢性前列腺炎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仍需大量的临床实验证实。
1、芳香疗法的使用方法丰富多样,按照作用部位可以分为嗅觉、触觉和口服3类。在临床应用中常将3种治疗方式相结合,形成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吸入法、香薰法、芳香蜡烛、香瓶、干香花等方法都是通过嗅觉作用于人体。
2、按摩法、沐浴法、淋浴法、敷布、润肤乳和面霜等方法则是通过触觉作用于人体。芳香精油也可经口服用,内服精油会使精油与体内的处方药物一起作用发生反应,必须谨慎使用,